印象赤水河

印象赤水河

跨越新世纪,迈向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喜迎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饯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水系有一条大名鼎鼎且闻名于世的河流,这条河叫“赤水河”。

赤水河,滔滔不绝,奔流不息,滋养着两岸,哺育着人民有生态河、英雄河、美酒河的美誉,沿岸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

0.jpg

赤水河生态美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南岸较大的支流,发源于云南镇雄,流经川、滇、黔边境,最终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

赤水河支流纵横,呈桑叶状交汇,上游流域多暗河,多陷穴,多峡谷,多险滩,多急流,两岸沟壑纵横,草木苍翠,古树林立,百花盛开,河水清澈,悬崖飞瀑,鸟虫蝉鸣,鱼儿欢畅,近些年来,生态持续向好,流域内珍稀鱼类越来越多,随处可见,赤水河天蓝,山青,水秀,生态优美,风光旖旎,可以说一步一小景,十步一大景,行走在赤水河,感觉处处是风景,而且空气清新,简直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在近500公里的干流上,没有水坝,没有发电站,也没有化工厂,早在1971年1972年敬爱的周总理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每次都提到,“在赤水河上游不准建工厂、特别是化工厂”,是长江中下游唯一一条未被开发的一级支流;故,赤水河有“生态河”,“美景河”,“母亲河”的美誉;

 

赤水河古茶香

赤水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远近闻名的地道风物,上游的“金沙贡茶”,历史悠久,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区位于赤水河上游的金沙县清池镇,该区域森林覆盖率为28%,植被覆盖率为45%,植被良好,地下水源丰富,无工业污染,当地山泉水呈弱碱性, 土壤多为非地带性土壤,发育成熟,土层深厚,矿物质营养丰富,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即夏季炎热,冬季温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独特的气候环境,是茶树生长绝佳之地,域内茶树满山头,一片绿油油,且有上千年的珍惜古茶树,当地有茶叶生产企业和作坊10余家,年产茶万余吨,带动了当地茶叶的种植及加工产业,百姓种茶,采茶,买茶,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有效助力百姓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从而,金沙贡茶获得了“最美茶香”称号。

MAX_0602 拷贝 2.jpg

 


赤水河流域两岸自古有种植高粱的传统和历史,流域内的金沙县,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居多,河谷地带常年气候炎热,降雨量少,年平均温度在18摄氏度左右,夏旱频繁,河谷地带的土地均在斜坡之上,多数呈梯块状,土壤为紫红色,地瘦壤薄,而高梁为耐高温,耐瘠薄的农作物,赤水河谷的地理条件很适合它的生长,近些年来,随着酱酒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户的种植热情,赤水河沿岸的高粱种植,为酿酒提供了优质的原料,阻力脱贫攻坚,阻力百姓增收致富的同时,也阻力了贵州白酒产业的发展。

赤水河流域两岸所种植的高粱“红缨子“糯高梁本地这种“糯高梁”,颗粒小,皮厚结实,耐蒸煮,耐翻造,适合酱香型白酒高温堆积发酵,八次蒸馏,八次摊凉翻造的特点,多次混拌也不糊烂。该品种是地方品种小红缨子高梁优选单株与利用地方特矮杆品种优选作父本,杂交后穗选而成。属于硬质胚乳型,水分含量在11%左右,单宁含量在2%以下,淀粉含量在60%左右,其中对酿酒有利的支链淀粉高达99%以上,相对之下,其它一些地方生产的高梁,只宜作食粮而不宜作酱酒原料,这种高梁俗称“饭高梁”,因它单宁低,适口性好,粒大皮薄,淀粉高达70%以上,支链淀粉只有60%左右,含可溶性糖量高,在高温条件下,易破碎成粉湖状,不宜酱香型白酒多次翻造,多次取酒的工艺要求。

MAX_0125 拷贝 2.jpg


在改革开发初期,为了发展经济和解决群众用电用水的需要,贵州地域因地制宜,在赤水河支流上陆续兴建小型水电站,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电及农田灌溉,交通出行等需求,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共识和主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赤水河,流域内小型电站逐步被清退拆除,恢复流域生态环境,从而,这些小型电站完成历史使命,成为历史。

五十年代,赤水河流域小型水电站的建设,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具代表性的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红岩电站,该电站于1956年开始建设,电站拦河坝全部由条石堆砌,石与石之间的连接完全采取榫卯结构,坝宽约2米,高约3米,长约5米,电站规模虽小,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建设,十分不易,该电站由当年支边干部徐具民带头发起兴建,由于有了支边干部先进的思想和知识的影响,在山区大山沟里,不足5公里的河段,陆续带动发展建设了9座小型电站,功不可没,致富一方。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逐步转型为科技型,环保型,节约型,科研型,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成为发展的主流,因而,有的水电站即将完成使命,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而这些富有历史年代感的电站,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赤水河流域大大小小的水电站,见证了贵州水利人的艰辛与不易,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蜕变,最具代表性的仁怀盐津河水电站,堪称“红旗渠”似的引水渠,当地人叫盐津大沟,该沟渠全长10.3公里,电站于1958年动工,1959年因三年自然灾害,因饥荒而被迫停工,1966年全国欣起农业学大寨才得以重启,1971年12月,这条大渠才修筑完工,1973年电站建成发电,直到上世纪90年代并网。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修筑这等规模的人工引水渠,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地势险恶,器材简陋,缺少炸药,几乎全靠人力挖,手工凿,当地的长者说,没有炸药,人们就用土办法自制,运送材料全凭人工溜索,人力搬运,施工十分艰难,前后历经10余年才建成,水渠规范地段深2.2米,宽2米,堪称“人工运河”,水渠以每秒1.3立方米的流量呈现,每年1400万千瓦的发电水能,至今己发电运行50个年头。

上世纪70年代,茅台地区严重缺电,茅台酒厂当时靠机器发电酿酒,盐津河电站建成投产后,该电站解决了茅台酒厂及附近40余个村寨的用电用水难题,直到90年代电站并网,前后供应茅台酒厂20个年头的用电历史,为茅台的飞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jpg

  

“赤河长流淌、茅酒远飘香”,重峦叠嶂的赤水河谷,流淌着迷人的香气,数以千计的酒厂酒坊、依山而建,罗列两岸,赤水河因水呈赤红色而得名,但赤水河的水并非终年赤红色,每到农历的端午时节,河水自然变得清澈甘冽,因传统的酱酒酿制工艺季节性强,恰逢此时,正是流域内酒厂大量取水酿酒的时节,流经贵州300余公里的河段,有100多公里是酒厂酿酒的主要取水段, 经专家环境测试表明,赤水河流域紫红色的土壤中砂质和砾土含量高,土壤松散,孔隙度大,渗透性强,地表水和地下水融入大地奔向赤水河时,在被层层过滤、吸收、转化中,不仅还原为清甜可口的天然山泉水,还顺便带走了土质中的多种有益矿物质。

赤水河的水无色透明、无异味、微甜爽口,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河水硬度7.8-8.46,酸碱适度,pH7.2-7.8,钙镁离子含量符合饮用卫生标准,是酿制美酒的绝佳水源。岁月的沉淀,沿岸培育出三大酱酒核心产区,上游金沙县境以金沙回沙酒,金沙古酒为代表的酱酒产区产业链,中游仁怀境以茅台酒为首的酱酒产区产业链,下游以习酒,郎酒为代表的酱酒产区产业链,产区内多数人从事着与酒有关的行当,生活与酒产业息息相关。

赤水河沿岸河谷地带多峡谷,两岸高中间低,少风少雨,冬暖夏热的特殊小气候,有利于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有利于微生物在此生长而不易被刮去,大量融入酱香酒的酿制过程;酿制出文明天下的酱香传奇;故,赤水河被誉为“美酒河”。

2019年5月23日  赤水河流域仁怀市茅台镇 拷贝.jpg

赤水河在仁怀被誉为“母亲河”,滋润着大地,养育着仁怀,在当地,人们的吃、住、行,无不与酒产业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以酒为龙头经济的仁怀白酒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赤水河仁怀流域的环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保护生态环境,保卫赤水河,仁怀敢为人先,敢动真格提出“以打开路”“以排定产”“减总量、控增量、保质量”,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关停、改造升级、转型发展”,对白酒产业来一场“瘦身革命”,持续深入开展“环保利剑”专项行动,对区域内大大小小上千家的酒厂作坊进行环保升级改造,施行“四改一建”,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

所谓酒厂“四改”,即冷却系统、发窖池、接酒池,排汅管网的改造,“一建”即污水的收集处理建设。

冷却水系统改造:采用比较成熟的“水冷改风冷”、“封闭式智能循环水冷”、长(短)流程双循环水冷等技术,改进传统水冷方式,采用节能减排新型冷却方式大幅降低水能耗,减少污水产生数量。

窖池改造:采用S316以上不锈钢或C30以上钢筋混凝土构建窖底井、窖底十字沟及管(槽),收集窖底水。企业也可借鉴使用经过实际验证后符合要求的材料施工,实现防渗、止漏和废水集中收集等问题。

接酒池改造:采用不锈钢材质等安全卫生、无毒、耐腐蚀防渗材料对接酒池底部及四周表面部位、锅底水排出管槽进行改造,建设固废拦截网,地坪走水坡面保持一定坡度。确保汇集场地污水全收集至调节池,防止废水渗漏污染。

厂区管网改造:实施雨污分流收集。企业生产厂区内,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材料或管材惧生产废水。规范设置明管、明槽收集排放污水、雨水。厂区白酒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收集后进入指定主管网,实现雨污分流,集中收集排放。

一建设废水应急池建设:按照规范要求原则上应优先自建废水应急处理池,至少满足三天废水产生量的贮存需求。做到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应收尽收,防止突发情况下废水能有效贮存。

 

DJI_0223-1 拷贝.jpg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赤水河因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在赤水河流域广大地区留下红色足迹,故,赤水河有“英雄河”之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蒋介石调集重兵,层层围堵,在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中央红军向贵州进军,强渡乌江天险,攻战娄山关,胜利渡过金沙江,四次渡过赤水河,在赤水河广大区域声东击西,灵活机动,于1935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巧妙地跳出了蒋介石部暑的合击圈,把几十万敌军甩在了乌江北岸。

    中央红军长征转战贵州历时4个多月,红二、六军团征战贵州3个多月。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如果把长征比作一条红飘带,那么贵州在这条红飘带上留下的色彩最为厚重,红色也成为“多彩贵州”最亮丽的颜色。

DJI_0026-1 拷贝.jpg

 


     赤水河自古以来是川黔物资交流的重要水道,下游至今依然能够通航,依然为为经济建设发挥作用,是川盐入黔的历史见证。

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真实写照。盐来酒往,市镇繁荣,盐业的兴盛,推进了茅台酒的发展,赤水河因盐而盛,城镇因盐而生,风俗文化因盐而起,盐渗透到赤水河流域,盐与赤水河相伴始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赤水河风情文化。

《黔书•盐价》曰:“黔无盐,故价昂,而民甘食淡”。贵州素不产盐,历史上所食之盐均从省外运入,川盐居多。川盐入黔,多滩险,多峻岭,人背马驮,一路艰辛,时至今日,盐运的痕迹依然深深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盐道、碑刻、盐仓、会馆等历史古迹

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川盐入黔,他组织治理赤水河,盐船上溯至茅台,大大改善了这条盐路的运输条件,众多商贾与贫苦农民涌入赤水河中下游参与运盐,一些新兴场镇在赤水河两岸出现。同年四川巡抚黄廷贵将川盐入黔的四条水路划定为永、綦、仁、涪四大口岸。

所谓“四大口岸”,一是经永宁河运至叙永县,再经陆路运往贵州毕节各地,称为“永岸”;二是经赤水河运至茅台,再经金沙到安顺、贵阳等黔中腹地,称“仁岸”;三是自綦江至贵州桐梓县松坎,再到遵义黔北等地,称“綦岸”;四是从涪陵沿乌江至丙安、思南等地,称“涪岸”。

光绪三年(1876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奏派四川道员唐炯督办盐政,改革贵州盐务,将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划定为川盐销区,改商运商销为官运商销,实施《新法》,改变了“斗米斤盐”的状况

1936年,贺龙、肖克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渡过鸭池河,进驻大关,黔西、大定(今大方县)、毕节相继建立“黔大毕”革命根据地,在贺龙等将领的带领下,打开八大盐号之首的“协兴隆”号,开仓放盐,把仓里囤积的盐巴分给群众。

赤水河流域生态优美,风光绮丽,在岁月的洗礼和文化的积淀中,形成独特的赤水河风情,流域内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发展迅猛,沿岸的百姓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增收,处处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真实场景。


2016年4月23日赤水市四洞沟青蛙瀑布.jpg


赤水河因盐兴酒,盐运带动大量的劳动力与商人在此聚集求生与交易,盐来酒往,市镇繁荣,盐业的兴盛,推进了茅台酒的发展,赤水河因盐而盛,城镇因盐而生,风俗文化因盐而起,盐渗透到赤水河流域,盐与赤水河相伴始终,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赤水河流域的“寡单碗”酒文化

赤水河,川盐入黔的主航道,1876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奏请朝延,整治赤水河水陆通道,赤水河沿岸码头云集,市镇兴起,沿岸市镇有“赶溜溜场”的习俗,逢农历的一四七、二五八或三六九赶一场,每个市镇场期不尽相同,每逢场期,市镇上商贾云集,附近方圆二十里地的村民纷纷与过往客商在场上进行物品交易,交易通常在茶馆或者酒市上进行,交易完后,当地的村民与过往客商会聚集在茶馆喝茶或酒馆里喝酒聊天,相互打探信息,交流感情,洽谈生意,就近赶集的村民们也会三五成群聚于沿街的酒铺或酒馆,吆喝着来个“寡单碗”靠劳自己,自买自喝,类似于当今的AA制,所谓的“寡单碗”,即只上酒不上菜,是当时人们喝酒不点菜的自我解嘲,这是赤水河流域的特色酒文化,至今仍有喝“寡单碗”的说法,这种充满市井气息的酒文化,反射出在那个特殊而艰辛的岁月,在那个经济极不发达的时代,当代人们对生活的从容与豁达。

赤水河河畔的茅台镇、茅台酒因盐运文化带动了白酒产业的发展,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因赤水河微生物生态系统,成就了“中国酒都”的美誉,一杯美酒,香飘世界,茅台酒、茅台镇名扬天下,许多人慕名而来,感受酱酒的魅力,而茅台人为感恩天地,感恩自然,每年的农历九月九都一如既往的举行“重阳祭水大典”,

重阳祭水是茅台镇千百年酿酒历史中亘古不变的习俗,每到农历九月初九,茅台镇酿酒人聚集于赤水河畔,搭祭台、奉祭品,举行古老的祭水仪式,人们虔诚地向天地鞠躬、敬香、敬酒、恭读祭文,表达对赤水河的感恩与崇敬;感恩天地,感恩酒神,敬畏自然,祈祷上苍赐予茅台人粮谷满仓、酿酒顺利、美酒满坛、平安吉祥。

酿酒人插旗、焚香、燃烛,举行祭山祭水祭师祭粮仪式,传承远古文化,为酱酒增添了神秘感,神秘茅台,不仅仅是世界级的酿酒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传统文化传奇故事成为人们寻游的动力,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茅台,车来人往,好不热闹,人们到茅台镇观光,不仅仅是为了一杯美酒而来,红色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赤水河“四渡赤水”的神奇,是人们沿赤水河两岸观光的动力所在,行在赤水河畔,一边感受美酒文化,一边感知红色长征文化,一边欣赏自然生态美景,赤水河下游的丹霞地貌风景、古老的恐龙桫椤、幽美的瀑布地带,成为人们生态游的理想目前的。

2.jpg

川黔交界的蜈蚣盐绝壁之上的“美酒河”摩崖石刻,创造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中国著名书法家邵华泽先生挥就“美酒河”三字摩崖石刻,刻于赤水河上游川黔交界最险处吴公岩绝壁之上,吴公岩高250米,宽400米,呈90度悬崖绝壁。美:高41.20   33.05米,酒:高31.62米,宽30.42米,河:高34.49米,宽32.57米,笔画最宽处6.8米,字刻最深为1.8—2.2米,三幅石刻总面积4800平方米。

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市,是一生中不能不去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一块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同时也是山川秀美,气候宜人,自然生态原始古朴,素有“翠竹之乡”、“千瀑之市”、“桫椤王国”、“丹霞之冠”的美称。佛光岩、四洞沟、大瀑布,一个个自然生态景观,都是旅游达人的理想目的地。

赤水河流域的生态文化、美酒文化、红色文化、极大的带动了旅游经济,沿岸的餐饮、旅店、特产兴旺发达,生态文化赋能旅游,助力经济发展,助力百姓增收。


本站不承担任何关于版权问题,文章均由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发布者:百年行摄影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bnxs.cn/ctwh/4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061840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