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乌江:探访耳海河畔千年雄关古道篇

 大山沟沟里,悬崖峭壁间,隐藏着一条距今1500余年,南朝齐梁时代的雄关古道,三山之间有一模一样的石门雄关三座,是古代水西地区军事重地“法地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乌江支流耳海河

       久闻千年雄关古道,凭着历史的敬畏、凭着好奇之心、凭着追寻古迹之乐,决定寻古觅迹,一睹雄关古道的风采。

黔西花溪耿底古道石门雄关遗址

黔西花溪耿底古道石门雄关遗址

       2022初春,一场春雪后迎来久违的暖阳,独自驾车前往黔西县花溪乡一个叫耿底的小村庄,这是一个在山凹凹里的村庄,进庄的路很窄,据说十几年前根本就没有大路,是村里的人们捐资出力,修通进寨土路一条,路边立有功德碑,后来政府出资硬化,晴天小车可通行,弯急坡陡,驾驶胆颤心惊,若遇雨天,建议四驱车也别通行,宁可步行,毕竟安全重要。

       据了解,去耳海古道雄关,有三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是走黔西县耿底乡,二是走黔西县太来乡,三是走金沙县化觉乡,而我选择的是黔西县耿底乡,走进村庄,发现大部分村民都搬迁至县城移民安置区居住,只剩几栋破损的石头房子,还有少数老人不舍家乡,留守养殖牛羊和耕种土地,村里安静得几乎空无一人,寻路巧碰一对年轻夫妇,正在伐竹做楼梯,说是给舍不得搬迁的父亲把漏雨的房顶修补好,然后就外出打工去了。

      山里的路凹凸不平,很久很久没有人走了,草木覆盖,荆棘纵横,很难行走,深一脚浅一脚,步履蹒跚,艰难前行,汗水湿透衣背,往下走双脚打颤双腿发软,往上走四肢无力,徒步建议组团,自备干粮饮水,最好轻装出行。

黔西县太来古道雄关遗址

      《黔西县志》和《黔西楹联碑记集萃》等大量文献记载表明:耳海是乌江支流野济河入乌江口的一段,古代称别子河,发源于布朗山。地处贵州省金沙县、黔西县、修文县三县交界处,名为己季河(野济河),支流耳海,上游叫乌渡河。

       根据记载,水西有“四大古渡”,分别是乌江古渡、黄沙古渡、六广古渡、鸭池河古渡,此古道是黄沙古渡通往六广古渡的唯一通道,也是古时黔西通往金沙西部的唯一通道,明洪武年间,奢香夫人建龙场九驿时也曾加固了一段,后来,明宣德年间,又修补了一次,耳海河畔,两岸三地,一模一样的石门关口就有三座,糯米石灰加桐油做粘合剂堆砌的石门依然坚固,栅子石门依然完好,一边悬崖一边绝壁,雄姿犹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金沙县化觉镇化尖营石门雄关遗址

      耳海河畔的沟壑地带,山高林密,古道难行,因地处偏僻,位居深山,古道雄关才得到很好的保存,即使山下两口煤矿的开采,古道也受到损坏,十几年前,当地的人们还常从关口下山驮煤,耳海河两岸的人们走亲访友赶乡场也是必经之路,如今,偶尔也会有行人行走,依然发挥着作用。

      站在古道雄关石门前,举目四望,群山延绵不绝,山高沟长水深,仿佛听见山间铃声的回响,仿佛窥见水西战斗的残酷,石门古道雄关,历尽沧桑,历经风雨,千年不倒,见证了水西悠久的历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 END——————


本站不承担任何关于版权问题,文章均由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发布者:百年行摄影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bnxs.cn/xingshecaifeng/5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061840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