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化觉红旗渠似的“干沟”和 “阴河洞”!

   贵州省金沙县化觉镇  

   红旗渠似的“干沟”和 “阴河洞”

       这是一段尘封的记忆,这是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经历,也是一个英雄时代的精神赞礼,更是一个时代伟大的丰碑。

       贵州省金沙县化觉镇的 ”干沟“ 和 ”阴河洞“,有“天沟天洞”之称,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至今依然流传着许多感人的真实故事,“三年干沟,八年阴河洞”,的伟大创举,至今依然让人感慨万分,印象深刻。化觉的“干沟”和 “阴河洞” 两项划时代的工程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工程实施比登天还难,常人难以想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人们吃苦耐劳,团结互助,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

       出生在 60年代及70年代的当地人,或许曾经都有过“守水”的经历,如今回忆满满。因水资源匮乏,当地仅有的水资源,每个生产队实行“水班制”轮流各家各户放水淹田,为了稻田丰收不减产不饿饭,人们熬更守夜,担水淹田,有时为了争夺水源,乡亲彼此反目成仇,甚至武力相向。。。。。。

MAX_0159 拷贝 2.jpg

       金沙县化觉镇干沟老鹰岩

        60年前,时任贵州省金沙县化觉乡顺江村支部书记王国珍带领群众用最原始的方法和工具,一锤一锤的打,一钎一钎的凿,日夜奋战三个月,在500米长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宽1.7米,高2米的人工水渠,解决了全村人的耕地及人畜饮水难题,在全长4000米的大渠开凿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及人员伤亡,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干沟渠才贯通,又马不停蹄的积极参与阴河洞的开凿,“三年干沟,八年阴河洞”的传奇,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DJI_0069 拷贝.jpg

干沟悬崖上的沟渠

       金沙县凹脚乡(现化觉镇)顺江村,位于金沙西部,毗邻乌江北岸,田地肥沃,水源丰富,谁也没想到,就在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的1961年,人们刚刚恢复集体生产,吃饭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时候,金沙化觉遭遇前所未有的"十年九旱"大灾难,山上树木枯死,地里秧苗枯萎如柴,大片大片的禾苗用火可点燃,特别是1964年和1965年,连续遭遇两年大旱,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地里几乎颗粒无收,人们又面临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命运,时任顺江村支部书记王国珍心急如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于是,老党员村支书王国珍紧急召开村委支部会议,从"想思想,找水源"开始,大家集思广益寻找水源,据80岁高龄的顺江村李仕权老人回忆,当年他常常在乌江边上的大鱼洞和小鱼洞钓鱼,(大鱼洞和小鱼洞就在现在的前普),知道洞里常年有流水声响,但不知道水源在何处,于是村支书王国珍就带队顺着沟壑寻找水源,发现离顺江村3公里地方的沟壑地带有条沟,名叫干沟,长年有水,发源地在高坪乡的大发寨夹岩,当时干沟有个古桥,原石桥在文革时期被毁,仅剩桥蹬,所以后来叫断桥,于是决定从这里开始凿渠引水。

MAX_0290 拷贝.jpg

       水源找到后,村支书王国珍三番五次的给公社打报告,争取公社的支持,时任公社书记杨应能也十分关心和支持,决定由凹脚(化觉)公社支持炸药,钢钎及铁锤,顺江大队投工投劳组织实施。

DJI_0092 拷贝.jpg

金沙县化觉镇干沟筑坝

       据前顺村八十高龄的李仕权老人回忆, 凿渠引水,首先得测量规划路线,测算用料,因地形复杂,绕不开干沟老鹰嘴悬崖绝壁,从找水源,到施工,创造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老土办法,比如以村书记王国珍和李仕权本人为主心骨的“木匠水平尺”测量法、“人工翻山”测量法、“步枪三点一线”测量法等等,起初用老办法,将木匠平水尺做在一丈长的木方上,一丈一丈的丈量和找引水点和出水点,这样的老办法稍有偏差就会适得其反,何况是在森林,高山和悬崖绝壁间施展,据当时参与测量的李仕权老人讲,因他读过农中,有文化,懂点物理知识,他先后发明了“翻山测量法”及“步枪三点一线测量法”,翻山越岭,横跨悬崖,三天测完四里路,特别是在老鹰嘴的悬崖绝壁上,手拉着岩石上的一根树技上下爬,脚下是万丈深渊的绝壁,稍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丢掉老命,双腿发软打抖,晚上回家常常做恶梦被惊醒,现在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DJI_0072 拷贝.jpg

干沟老鹰岩施工凿痕

       老人说,灾情就是命令,工程测算完,有了材料,马不停蹄的成立指挥部,村支书王国珍发动群众,纽成一股绳,成立突击队,按生产队分段分组,因工程难易程度不一样,所以,以生产队为单位,采取抓阄的方法凭运气分工,施工时,哪里有困难,村支书就带领突击队上,在4公里的沟渠施工线上,浩浩荡荡的群众日夜奋战,干得热火朝天,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MAX_0300 拷贝.jpg

       据了解,当时是集体生产“大锅饭”时代,修渠出工是按公分制记工分,普通工每天记10分,中等工记15分,高等工记30分,但拿到30分的人少之又少,悬崖绝壁上开渠,打一米记10分,能打三米的算英雄,通常只能打2米多一点,当时的铁匠杜兴恒炉子钢钎火喉溅得好,有恝劲,耐用,负责钢钎修复,每天也只能拿15分,绝壁上凿渠,非常艰难,人坐在竹兜里,用绳子悬吊在半空中,在移动中施展,施工非常艰难,三人打一棵钢钎,采取翻山打法,一打铛一翻,一打铛一翻,至始至终一个安全事故都没有发生,当时有几个利害角色,一个杨芝能,一个周发成,一个黄少云,半空中,一只手扶钢钎一只手轮二锤,六棒的锤一口气打120锤,无人能比无人能敌,点炮员赵文源,一趟要点8、9个爆炸点,厉害的是用炮声记录瞎炮点,若发生瞎炮,要精准找位,为节省炸药,还要抠炮并在原点釆取补炮方式施爆。诸如此类发生在干沟渠上许许多多的英雄好汉事迹,在当地民间至今依然传为佳话。

DSC_2599-0.jpg

     金沙县化觉镇阴河洞

        1966年,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化觉公社老鹰岩下的村庄人畜饮水极度困难,上千亩的良田面临颗粒无收,顺江村因开凿“干沟渠”的成功,时任化觉公社党委书记的陈星辉找到顺江村老支书王国珍开会,希望王国珍老支书就老鹰岩水源问题出谋划策,老支书王国珍说,要解决干旱,首先得找到水源,老鹰岩下有个洞,地下有阴河,每当山洪暴发,洞口水如瀑布,大得吓人,根据这一情况,公社书记陈星辉决定委派王国珍老支书组织寻找水源。

MAX_0367 拷贝.jpg

        化觉老鹰岩后山有一个天坑,深不见底,王国珍在公社书记陈星辉得委派下,组织水源探险队,王国珍任队长,队员有李仕权、谭举如、付顺华等,从洞口垂直吊绳,人手一把手电筒,三级电池的,因洞黑而且深不可测,探寻过程中,有的队员打起了退堂鼓,说怕毒蛇、怕洞里缺氧有毒气,王支书非常执着,坚持一定要到洞底一探究竟,于是就身先士卒,带头探路,不多久,忽然听见有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声音越来越大,老支书说“有水”,突然间,大伙来劲了,腿也不软了,一脚踩下去,腿都被流水冲得直打闪闪,水非常之大,找到了水源,还得确认水的流向,老支书想到了“糠壳”,派人背了一背篼“米糠壳”倒在洞里看水的走向,这招果然管用,在老鹰岩下阴河洞里看见有糠壳流出来,这才确认了水源地。

MAX_0318 拷贝.jpg

        水源在地下几十米处,只能通过人工凿穿老鹰岩才能将水引出来,经测算,从水源到预定出水处长957米,都是坚硬的石壁,施工难度非常之大,化觉公社成立三级干队,成立指挥部,乡当委书记陈星辉亲自挂帅,顺江大对李仕权任卫生员,顺江大队王国珍任指挥长,何启余任公社财政会记,金马大队周万里、红旗大队谭举如任指挥部成员。从全乡31个生产队筛选党员团员骨干,组建“阴河洞水利工程党员先锋队,依然实行公分制,顺江大队按中等公分15分计,标准根据实情各个生产队自己定。

DSC_2604-0.jpg

      金沙县化觉镇阴河洞

       1966年8月,阴河洞水利工程正式开工,老鹰岩下,党旗飘飘,锤声起伏。据了解,阴河洞宽5尺、高6尺,随着掘进深入,施工空间越来越窄,施工队员有时需弯着腰凿,有时需趴着身子凿。煤油灯昏暗,施工队员稍不留神,铁锤经常砸到手上。“每天100多人实行24小时3班倒,许多人吃住都在工地上。

MAX_0279-0.jpg

        1972年,水利工程已进行到第6个年头,但水渠依然没有贯通。恰在这时,金沙县水利局送来了风炮机,有了现代化设备,掘进速度加快。功夫不负有心人,1974年春天,历时8年多的水渠终于完工了,一股水桶般粗的泉水,从刚打通的洞口喷涌而出。解决了几十个生产大队的人畜饮水及上千亩的稻田灌溉难题。 据说,阴河洞当时是采取两头同时打,中间接的方式进行,由于设备技术的落后,按施工进度估算,应该可以贯通了,甚至对向敲锤的声音彼此都能听见,于是,有人从旁边无意识的敲了几锤,奇迹般的把水给打了出来。

MAX_0713-0.jpg

        金沙 化觉,干沟“三年激战”,阴河洞“八年奋战”这是何等的伟大创举,人们不应该忘记,这种吃苦耐劳、自力更生、团结互助、无私贡献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化觉人拼搏前行,创造奇迹,向前辈致敬,向党旗敬礼!

 

本站不承担任何关于版权问题,文章均由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发布者:百年行摄影像网 何跃,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bnxs.cn/xingshecaifeng/3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061840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