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乌江:探寻耳海河畔何家盐仓篇

《黔书•盐价》曰:“黔无盐,故价昂,而民甘食淡”。贵州素不产盐,历史上所食之盐均由省外运入,川盐居多,盐价昂贵,百姓苦不堪“盐”。川盐入黔,多滩险,多峻岭,人背马驮,一路艰辛,时至今日,盐运的痕迹依然深深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盐道、碑刻、盐仓、会馆等历史见证。

      2020年4月20日,乌江流域耳海支流上游的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乌渡河畔,隐藏在大山之中上百年的“何家盐仓”遗址被发掘,这是川盐入黔的又一历史见证;被编入乡志,列入国家遗产文化名录。

乌渡河古盐道

何氏老族谱

       根据何氏族谱记载及何氏祖传,何家上祖曾经从事盐业行当,居住在金沙县化觉乡顺江村何家寨组(当年属于大定府管辖)的何氏家族派遣其上祖奇甫公前往乌渡河经管盐仓生意。

贵州省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两岔河

      寻访在当地,只要提及何家盐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何家屋基所在地属于今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本地人也叫墓坟堡堡,听当地长者说,当年何家盐仓生意很火,远近闻名,背盐的脚夫来来往往,托盐的马队成群结队,乌渡河山沟沟里,从早到晚每天都是骡马声声,歌声幺幺。站在山头听闻讲述,瞬间仿佛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幻觉。

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何家屋基门前的乌渡河

      远望流经不息的渡河,脑海瞬间有感而发:“乌渡河畔滔声吼 , 两岔岸边马店忙,  山涧古道铃声响,  何家盐仓名远扬 ”;

贵州省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何家屋基遗址

      何家老屋基历经岁月沧桑,历经时代巨变,如今仅留下残缺的地基和石头院墙。据了解,在70年代初,何家屋基附近都还有村民种庄稼,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当地青年逐渐外出打工,土地才荒废还林。这支何氏族人后裔也不知道是哪个年头、是何缘由迁离此地。

何家盐仓遗址

    根据记载,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川盐入黔,他组织治理赤水河,盐船上溯至茅台,大大改善了这条盐路的运输条件,众多商贾与贫苦农民涌入赤水河中下游参与运盐,一些新兴场镇在赤水河两岸出现。同年四川巡抚黄廷贵将川盐入黔的四条水路划定为永、綦、仁、涪四大口岸。一是经永宁河运至叙永县,再经陆路运往贵州毕节各地,称为“永边岸”;二是经赤水河运至茅台,再经金沙到安顺、贵阳等黔中腹地,称“仁边岸”;三是自綦江至贵州桐梓县松坎,再到遵义黔北等地,称“綦边岸”;四是从涪陵沿乌江至沿河、思南等地,称“涪边岸”。

      当年,乌渡河是一条繁忙的运盐古道,盐路行经乌渡河渡口,转运至渡口附近的何家盐仓存放,再转运至滥泥沟(今黔西县大关镇)盐仓,再经鸭池河渡口进入安顺、贵阳等地;何家盐仓当年所经营的盐,应该是“永边岸”或“仁边岸”口岸的盐,当地有民谣:“茶马古道起盐路,天高路远山险阻,当年何家盐仓外,多少辛酸多少苦”。

2020年4月20日,来自息烽、金沙、黔西的何氏族人一同前往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探寻何家盐仓,并在何家屋基遗址留影。

      2020年4月20日,来自息烽县、金沙县、黔西县的何氏族人一同前往乌渡河寻找何家屋基及盐仓,在当地长者的引路下,何氏族人终于在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乌渡河畔找到了当年的何家老屋基,并在何家老屋基的左前方发掘了何家苦苦寻找的盐仓遗址,同时还在老屋基后面找到当年被家族派往经营盐仓的何奇甫及其儿子何良招的坟墓和石碑,碑上记载的信息与其族谱及祖辈口传相吻合。

何奇甫墓碑

      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乌渡河畔何家屋基发现当年被家族派遣管理盐仓的何奇甫及何奇甫儿子何良才的坟墓,坟石散落一地,坟前发现小小的石碑,石碑上记载着何氏家族后裔相关信息。何奇甫及其儿子何良才的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或许是盗墓贼知其底细所致。也不知道当年经管盐仓能挣多少钱,是否属于有钱人,但在斗米斤盐的年代,盐业难能可贵,不说是大地主至少也是个地主人家,坟墓被盗毫不意外。

  • 何家族人在拓印碑文

       何家屋基及盐仓由于地处偏僻,山路难行,且年代久远,墓碑于同治元年所立,根据推算,盐仓至今估计近200年的历史,何家人坚持不懈寻找古盐仓,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是完成祖上心愿,印证历史,二是宏扬祖德宗功,鼓励后人勤劳创业,奋发有为,如今终如所愿。

乌渡河何家屋基左前方的何家盐仓遗址

      2020年4月20日,何氏族人曾三度寻找,终于在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乌渡河畔发掘何家盐仓遗址。

何氏族人清理盐仓遗址

何家盐仓遗址

      何氏族人非常庆幸了结祖上心愿,点鞭炮告慰先祖,以示庆祝; 何家古盐仓由石头堆砌而成,呈正方体形状,有前后两个体积不等的石仓,两个盐仓体积大约有25立方米左右。在“苦不堪盐”的年代,装满这一仓盐应该是价值连城。敢在深山老林,偏僻之地开设盐仓,胆识金钱不说,起码官道匪道都一路畅通。

盐仓遗留的盐迹

      根据何氏家谱记载推算,盐仓开设至今至少200年的历史,盐仓石壁的石头上依然留有盐的痕迹。是否在视盐如命的岁月,故意隐藏遗留所致。

何家盐仓马店遗址

       在何家盐仓古遗址不远处的两岔河岸边,尚有马店遗址痕迹,石梯古盐道依然完好,据初步了解,盐路是由川盐入黔地之一的赤水河上游渔塘河口岸金沙清池镇,途经金沙石场或金沙骡马街、五里坡、重新、中建中坪而来。何家盐仓是集散地,食盐主要销往黔西、大方及周边集市。

何家盐仓两岔河遗址

       为了寻找盐仓遗址,何家人不辞艰辛,永不放弃,曾经几度寻找,据当地人介绍,在何家盐仓右边不远处的两岔河畔,尚有马店遗址存在,沿途全是石梯古盐道。马店是专为马队服务的场所,包括换马撑,换马疆绳,补给及息脚的地方。

何家盐仓马店遗址

     隔岸航拍所视,何家马店遗址里有一坟墓, 或许原何家马店遗址是个风水宝地,不知是哪姓人家在其遗址上埋葬了一所坟墓。

乌渡河古盐道

       从乌渡河古渡口运盐有两条道,一条是行人和背盐的脚夫常走的,这条路相对有近些,但坡度特别的陡,另一条主要是托盐的马队走,路相对要宽要缓些,几乎是清一色的石头梯子搭建。

乌渡河古渡口遗址

乌渡河古盐道现状

古道马脸积水槽

       乌渡河古盐道的半山腰,有一块形如马脸的水槽,常年积水,据说,马队途经此处,水槽主要是供马儿饮水之用。

乌渡河古渡碑

      何氏(当年被派遣经过管盐仓的何其)后裔,今黔西县太来乡何光武在乌渡河何家盐仓及屋基后侧,寻找到一块古碑,只可惜古碑残缺不全,碑体模糊不清,但有“朝廷”两字看得清楚。

      关于此古渡碑,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地人说,此碑原是立在背盐脚夫及行人常走的这条路上,人们称这条路为“背盐路”,爬上山顶要经过一个岩口,这块碑原来就立在岩口下方的半道上,人们来来往往,上上下下都必须路过此碑,人们发现碑石里面发出如蚕鸣叫的声音,认为是一块宝石,里面有宝,于是,有人就用二锤将石碑打破,忽然,石碑里面飞出一只金色的蚕,金蚕一边鸣叫一边飞向对岸,停留在了对岸的风吹坡之上。当地有民谣:"蚕蛾停在风吹坡,象鼻搅水两岔河,如有人来识得破,金银财宝用马托".

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两岔河

     历史回顾,光绪三年(1876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奏派四川道员唐炯督办盐政,改革贵州盐务,将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划定为川盐销区,改商运商销为官运商销,实施《新法》,改变了“斗米斤盐”的状况。

——————  END——————

      何家盐仓发掘,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被黔西县太来乡编入乡志,被列入国家遗产文化名录。

      小编作为何氏后裔,曾三度亲历参与寻访,深知山高水长路远之艰辛,深感当年食盐之痛苦,有感而发,编了几句顺口溜,《何家盐仓有感》。

    茶马古道起盐路,天高水远山险阻 ;
    当年何家盐仓外,多少辛酸多少苦;
    如今天堑变通途,何家俊才展宏途;
    美酒飘香云天外,刘伶不醉不罢休;



本站不承担任何关于版权问题,文章均由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发布者:百年行摄影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bnxs.cn/xingshecaifeng/52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06184058@qq.com